当前我国自然灾害形势较为复杂严峻。台风、暴雨、火灾、地质灾害等时有发生,虽然会及时发布预警,但各部门的预警等级符号/标识各不相同。例如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态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标识,一级为最高级别;按照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山洪灾害预警发生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用罗马数字划分为四级:Ⅳ(一般)、Ⅲ(较重)、Ⅱ(严重)、Ⅰ(特别严重);分别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同时以中英文表示,预警是连接灾害监测与应急行动的关键环节,可以使我们应对自然灾害变被动为主动防范。预警信息的发布目的是为了能让有关部门和人民群众在第一时间清楚认识灾害即将来临,及时了解灾害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强度等信息,明确面临的危险。最大限度的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目前预警等级符号/标识不统一,不规范。不同的预警等级符号/标识让基层的人民群众 难以理解和识别。相关部门和人民群众易引起混淆。导致错过避险时机或采取错误应对措施,可能会引发秩序混乱和资源浪费或调配失误。这些后果本质上削弱了预警信息的防灾作用,使本可避免的损失扩大。
因此建议气象、森林、地质等部门规范统一使用相同符号/标识的自然灾害预警等级符号/标识。(汪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