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通许法院:排忧解难暖民心 锦旗虽小情谊深
  • 七夕文创节,我在千年木莲王树下等你来----武汉锦心设计文创团队走进利川市毛坝镇新华村木莲王府掠影
  • 湖南: 常德市交通系统举办出租车驾驶员创文专题培训班
  • 湖南桃源县召开文明城市指数测评迎检工作大会
  • 湖南: 鼎城法院开展“为党旗添光彩 为创建当先锋”主题党日活动
  • 湖南省公安厅举行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
  • 延边州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宝 调研指导珲春检察工作
  • 【县区政务——河洛明珠 大美巩义】巩义小关镇:乡村振兴增添美丽产业新“引擎”
  • 湖南常德市第一医院第8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王欣艺赴长沙捐献造血干细胞
  • 【百日行动】 湖南岳阳市公安局君山分局破获一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
法治中国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联系电话:010-57187769
www.fzzgw.com.cn

   高层动态

诗经小院解码2700年诗乡致富密码

来源: | 作者:刘连胜 | 发布时间: 2025-07-01 14:37:24 | 71 次浏览 | 分享到:

  法治中国·河北讯(主编:刘连胜 小记者:张天一)

  产业与公益共舞,千年《诗经》焕发新生机

  三家本土企业为文化传承注入强劲动力

  晨曦微露,河间市诗经村镇二十里铺村诗经文化广场,一群身着汉服的少年在青瓦白墙的小院中吟诵“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不远处的展示厅里,“诗歌”牌芝麻酱香油氤氲着香气,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单位功夫驴餐饮店驴肉在锅里飘香,火烧在巧手中翻飞,而印着《诗经》辞句的茶具与丝巾正被装进“尊福庄·崇德礼”文创礼盒。这座以《诗经》命名的院落,正悄然解开千年诗乡的致富密码。

  千年积淀,诗乡文脉绵延不绝

  在河间这片土地上,《诗经》的传承已跨越2700年。秦始皇“焚书坑儒”后,汉代毛亨、毛苌叔侄在此整理、注释、传授《诗经》,使这部经典得以重生。如今,河间仍保留着全国罕见的以“诗经”命名的行政村,106国道旁的诗经村镇,便是毛苌当年传授《诗经》的故地。

  漫步诗经村乡,历史触手可及。民国代总统冯国璋的祖居“将军第”静立村中,这座始建于1913年的宅院曾历经粮库、拖拉机站、大学的变迁,如今作为省级文保单位,与诗经村镇毛公书院、诗经小院共同构成文化地标。

  深厚的文化土壤催生了独特的产业形态。诗经村镇形成了三大特色产业集群:君子馆村聚集200余家石油钻采再制造企业,半截河村发展300多家不锈钢加工厂,左庄村则培育出百余家拉丝模具企业。

  企业反哺,公益力量激活文化基因

  2023年秋,南开大学外语节舞台上,六位河间学子用中英文朗诵《诗经》的场面震撼全场。这场文化输出的背后,是三家本土企业的公益合力。

  - 河北胜珺食品有限公司:将酱菜做成“文化名片”

  企业车间里,一罐罐菊芋面酱菜正贴上“尊福庄·崇德礼”品牌“土老妹”专属标签。“我们开发的菊芋系列产品,原料来自本地种植的菊芋,配方则源自《诗经》记载的腌渍古法。”企业负责人介绍。作为省级龙头企业,胜珺食品每年定向捐赠诗经小院,用于支持青少年诗经研学活动和诗经文化传承传新发展。

  - 任丘绿邦环保:科技守护诗乡生态。

  距诗经村20公里的任丘市绿邦环保科技公司,新研发的土壤修复剂正在装车。这家由环保科技项目主研人秦广山创立的环保企业,深耕固体废物治理和土壤修复领域。2024年初,企业完成经营范围变更后,立即向诗经小院捐赠环保土、环保砖和污水处理设备。“诗经的‘河水清且涟猗’美景,需要现代科技守护。”技术总监在捐赠仪式上如是说。

  - 河北育贤坊服饰研发基地:针线绣出诗经新韵。

  在育贤坊服饰创新研发基地,设计团队正将《诗经》中的“关雎”“鹿鸣”等意象转化为丝绸纹样。“我们每售出一件育贤坊服饰,就向诗经小院公益基金注入10元。”企业创始人透露。该基地开发的“风雅颂”系列汉服,已成为全国部分高等学校、雄安商务服务、沧州各县市文化交流活动的示范性服装。

  产业兴村,老手艺焕发新生机

  沿诗经村镇106国东南行不到10分钟车程,功夫驴餐饮店的师傅凌晨三点便开始揉面。他们制作驴肉火烧的技艺已是省级非遗,酱驴肉的技艺又刚获“市级非遗”认证,酥脆的火烧每天售出2000余个。“从驴源的选择到驴肉的煮制,从和面醒面到烤制出锅,十八道工序一道不能马虎。功夫驴认真履行非遗传承义务,广收学徒,全国学员近万人,让数万家庭走上了致富的幸福路。

  二十里铺同村的罗圈儿烧饼传承人田西降则玩起了新花样:在罗圈儿烧饼包装表面烙上《诗经》名句。“定制的‘桃夭’‘鹿鸣’系列烧饼,成为文旅小镇最受欢迎的手信。”他的创新让传统烧饼单价从2元提升到8元,月收入翻了两番。

  更令人惊喜的是“诗歌”牌芝麻酱香油——这个由诗经村乡农户共创的品牌,依托本地耕地中的经济作物基地,形成了“小磨香油产加销一体化”模式。如今,“诗歌”牌不仅畅销京津,更作为“诗经故里”的文化符号登上国际展台。

  非遗新造,舌尖上的诗经济

  诗经小院的非遗工坊里,一场美食与诗书的对话每日上演:“七月食瓜”化作清甜的西瓜酱;“投我以木瓜”酿成馥郁的果酒;“其甘如荠”变为菊芋面佐餐小菜

  河北胜珺食品的创新实验室,科研人员从《诗经》记载的138种植物中筛选食材,开发的“诗经味道”系列产品已达12种。其科技创新产品菊芋面,富含益生元,销售额逐年增长。

  与美食相映成趣的是“尊福庄·崇德礼”文创。这套融合茶具、酱酒、丝巾的礼盒,包装印着《诗经》名篇,内置的琉璃杯出自河间工艺玻璃巨头明尚德公司。“我们借鉴了毛公书院砖雕纹样,连酒瓶造型都源自汉代诗经竹简。”设计团队介绍。该系列产品在2024年文化博览会首日便签下同行业同类别第一笔大订单。

  小镇蓝图,诗与远方的融合

  站在已竣工验收的九如文化苑综合体项目面前。这座占地面积14681平方米、投资数亿元的项目,将打造集诗经文化为主导,集休闲娱乐、文化传播与传承、欣赏品味、传统戏剧展演、会议酒店住宿园于一体的京津冀文旅新地标。

  “项目建成后将为河间诗经文化发展事业增加浓墨重彩的一笔。”九如文化苑综合体项目负责人杨宝霞介绍。核心区的“诗经博物馆、诗经大剧院、诗经书院、诗经集贤阁”同时开放。

   基层风采

   人物访谈

【编辑:张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