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通许法院:排忧解难暖民心 锦旗虽小情谊深
  • 七夕文创节,我在千年木莲王树下等你来----武汉锦心设计文创团队走进利川市毛坝镇新华村木莲王府掠影
  • 湖南: 常德市交通系统举办出租车驾驶员创文专题培训班
  • 湖南桃源县召开文明城市指数测评迎检工作大会
  • 湖南: 鼎城法院开展“为党旗添光彩 为创建当先锋”主题党日活动
  • 湖南省公安厅举行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
  • 延边州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宝 调研指导珲春检察工作
  • 【县区政务——河洛明珠 大美巩义】巩义小关镇:乡村振兴增添美丽产业新“引擎”
  • 湖南常德市第一医院第8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王欣艺赴长沙捐献造血干细胞
  • 【百日行动】 湖南岳阳市公安局君山分局破获一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
法治中国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联系电话:010-57187769
www.fzzgw.com.cn

   高层动态

陕北窑洞赋

来源: | 作者:野旺虎 | 发布时间: 2025-07-07 13:17:45 | 44 次浏览 | 分享到:

       野旺虎

  夫黄者,华夏始祖之征,黄土地魄之凝也。其栖居之所,窑洞峙于黄土山麓,亿载文明萃于兹土,千秋魂魄寄于斯庐。陕北之地,踞北纬三十五至三十九度,东经百又九至百一十又一度间。北枕长城,东倚子午,西临黄河,南界桥山,领二十六邑,广袤八万八千平方里,几占三秦疆土之四。窑洞者,乃陕北人之命脉、传家之重宝、人生精义之所聚也。言陕北风物,若遗黄土高原、窑洞古建,犹瞽者辨色,终难尽述其详。

  溯夫窑洞之源,肇自太古。初民避患,穴居山洞石罅;逮至新石器时,始现半穴雏形;商周秦汉,渐成全地穴之制。《诗》云“陶复陶穴”,此乃人类居处之滥觞也。唐宋以降,形制愈精,广为流布;因屯垦戍边之需,靠崖、地炕诸窑并出;明清之际,匠艺登峰,土窑、石窑、砖窑及炕灶林立,至明代方成规制。历千祀嬗变,终成异材构筑之奇居,实为陕北先民繁衍生息、安身立命之乐土。环宇诸国虽亦有窑洞,然璀璨夺目者,莫若黄土窑洞;而陕北窑洞,尤擅布局之巧、装饰之妙,冠绝神州。吴堡后寨子峁遗址,距今四千四百年,窑形呈凸、甲、吕、刀把之态;延川甄家湾村,亦存古窑遗构,皆为岁月镌铭。

  窑洞之形,大别为二:一曰靠崖式,含靠山、沿沟二类。靠山者,陕北世代相承,倚峭壁而面阳,背倚龙脉,若诸侯宫阙,榆林果园塌赵家窑洞,三百年古窑,堪称典范;沿沟者,为陕北民居之大宗,挡风沙、御寒暑,与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之农事节律相契。二曰独立式,分砖窑、土基窑,土基窑又有坯拱、硅拱之别,及他种形制。自民国以降,一院之中,或列三孔、五孔窑室,中窑为尊,分前后二室,成一进三院之制;多孔者,则循主窑居中、侧窑对称之规。

  论其结构,民国时土窑居八成之数。箍窑取材于胶土山峦,深六至七米,广二丈有半,高三丈有三。窑口有拱、方二式:拱形者,设半圆大窗、小牖及门;长方形者,嵌方窗、木门,上圆下方,暗合天地之道。石窑肇始,垂二千年,民国时占二成,以石砌块、灰沙砌筑。石匠运锤凿石,窑面之石,或削以皮条,或錾以利刃,垒砌讲究横平竖直,错缝有序,凹凸生韵,尽显石工之巧,故米脂向有“石半县”之美誉。接口窑者,延川小程家存匈奴旧迹,民国后扩窑口为拱,砌五尺石拱为面,名曰“挂面子”,以固窑体、御风雨;顶门窗土窑,采光幽黯,窑面作长方拱形,旁开小窗;大门窗接口窑,深五至七米;大门窗石窑,高十有二尺,宽四尺,深七至九米;大门窗箍窑,纯以土坯构筑,无山可倚,每岁以泥草覆面护持。

  若夫择址之术,必察龙脉、观山势,依山傍水以聚财气,参风水、地理、青鸟诸术。选址贵“负阴抱阳”,合《老子》“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为和”之旨。向阳山湾若“U”形、马掌状者为佳,忌马背形山嘴、山尖。窑洞所倚之山,须雄浑博大,龙脉悠远,宛若游龙;筑窑时,就凹处成三面环抱之势,如米脂刘家峁姜氏庄园,堪称负阴抱阳之典范,且远避凶煞。

  窑有五忌:山高而近观颓败者凶,山形缺漏者不利族裔,窑前逼仄且冲沟交错、背弓水者不吉,刀把院、轿杆院亦非吉地。“坐字”之法,本于八卦乾、艮、巽、坤,天干甲、乙、丙、丁、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然罗盘所示正北“子”、正南“午”、正东“卯”、正西“酉”四方,切忌造窑。动土之日,必先祭土地神,诵咒破土,祈吉避凶。“杨公祭日”凡十三: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七月廿九,八月廿七,九月廿五,十月廿三,十一月廿一,十二月十九,每月递减二日,记正月、七月之期,余可类推。动土时,焚香燔表,放线奠石,基石下置朱砂、海马、海龙、六精药、金精石、千年见、鬼见愁、鬼箭草、安息草、青精石,名曰“安神土鬼”。俗云“善待匠人则吉,慢之则祸”,故匠人每于窑基、窑腿暗置鸡毛、猪血、破碗、单筷、败落皮骨、木刻小人,施咒以报。

  窑洞告竣,匠人于中窑之顶留砖石缝隙,系红缯、五彩线,爆竹齐鸣,设筵宴客,祷主家祥瑞平安。迁入新窑,必行“暖窑”礼:请长辈登炕就座,燃火暖炕,驱邪纳吉,放炮庆贺,飨以八碗,礼成方安。

  其窑前装饰,嫁女之时,砖石砌花墙,取质朴几何之形,融剪纸、硅雕诸艺,墙高五尺。窑檐接筑花栏,以御雨水;复构木石游廊,名曰“穿厦”,既美且能蔽风雨,延安枣园、高家堡古城诸处皆然。转关线者,沿窑拱曲线饰之,有半圆、双心、三心、平兴三心、抛物线诸式。门簪、门当与门楣、门框呼应,彰“门当户对”之礼,饰以梅兰竹菊。俗谓“圈五日闹,右阅左阀”,满月孩童、求嗣妇人,皆循例抚之,冀得福佑。

  门窗之间,墙绘丹青,窗贴彩花。窗棂取材柳、杨、榆、椿,作字纹、万字、蛇抱蛋、花卉、易爻之形。谚云“窑洞窗花剪,心盼好姻缘”,雕刻“雌雄双栖”“鸳鸯于飞,毕之罗之”,绘“鸳鸯戏水”,皆寓婚媾美满。门窗边角,刻“龙虎围牌”以镇鬼魅,网纹、菱纹兼具实用与装饰之妙。

  窗花之艺,有单幅、拼合、多角诸式,造型简劲,布局灵动。岁暮贴花,施阳刻金线、阴剪细线、锯齿、月牙诸技,构图饱满,绘生肖、丰年、耕织、忠孝故事,如“蛇盘兔,家必富”“牡丹缠枝,鼠嫁良缘”等图,栩栩如生。

  窗棂之上,男耕女织,纹有朝阳、蛇盘、回形、鱼跃、凤凰牡丹之属,讲究对称,榫卯相扣,既固且显木理天然之美。盘炕之制,必遵五尺之规,取“五子登科”吉兆;烟道蜿蜒,寓“烟火绵长”,防福气外泄。俚语云“锅台尺八,炕高二尺,不卑不亢”。陕北民风质朴,不尚衾褥,燃“灯花”取暖,卧热炕御寒。客至,则延请上座,急暖其炕,厚意尽显,诚重情尚义之邦也。

  炕围绘画,采矿物、植物之色,绘花鸟、戏曲、农桑、杨家将抗辽、蟠桃献寿、耕牛犁地等景,状陕北“靠天求生”之态,合“靠山养山”之道。笔法拙朴粗犷,兼护墙壁;画中“警娃”之图,亦含劝诫之意。

  陕北窑洞,为现存规模最宏、结构最整之古窑群。其建筑史,实乃陕北文明史、天人相谐生存史,堪称黄土高原文明演进之活化石,亦为塞上旅游之胜景。窑洞之成,源于水土、地貌、风俗相济,形制万千,为陕北文化渊薮、农耕文明瑰宝。千年来,衍生民歌、道情、说书、秧歌、剪纸、腰鼓诸艺,载先民生存智慧与美好愿景,显其坚韧品格。窑洞者,陕北文化之图腾也,世世代代福佑斯民,秦人守护如命,倚赖若根。其意义远超地域、民族之界,实为人类居筑之伟绩——盖黄土孕万物,风水溯穴居,此之谓也。

  若论典型聚落,有子长安定古镇、米脂杨家沟马氏与常氏宅邸、吴堡古城、绥德义合党氏庄园、神木高家堡、佳县木头峪诸处。而姜氏庄园尤为卓绝,耗十六载之功,成于光绪十有八年,集砖雕、木雕、石雕之大成,堪称窑洞艺术之圭臬。

  陕北窑洞,承千载风华,聚万象风情,融生存哲思、文化精魄、民俗密码于一炉,诚为黄土地之魂、陕北人之根!临其庐,观其制,安能不抚今追昔,赋诗以咏哉?

  


   基层风采

   人物访谈

【编辑:张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