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日,第一临床学院志愿服务队怀着服务社会、践行医者初心的热忱,赴壶关县人民医院开展档案整理志愿活动。上午九时,团队全体成员准时抵达医院,在病案室工作人员的悉心指导下,迅速融入紧张而有序的工作氛围中,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志愿服务之旅。
此次志愿活动的核心任务是协助医院整理历史住院病案。这些承载着患者诊疗全过程的档案,既是医院临床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科室管理优化与医疗质量提升的关键支撑。在工作人员的统筹安排下,志愿服务队根据成员的专业背景与实践能力,科学划分为分类组与数据录入组。分类组的成员以严谨细致的态度,将纸质病历按年份、科室维度精准归类,逐一核对编号与目录信息,确保每份档案的归位准确无误;数据录入组的同学则将病历中的关键内容转化为电子数据,为医院数字化档案系统的完善添砖加瓦。

图为实践成员装订病例

图为实践成员整理病例

图为老师向志愿者讲述如何整理病历
两组成员分工明确、协同高效,在纸张翻动与指尖跃动的节奏中,构建起传统医疗记录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桥梁。志愿服务过程中,成员们深刻体会到档案整理的复杂性与专业性,通过动态调整分工策略、优化流程衔接,确保工作进度稳步推进。
此次壶关县人民医院志愿活动,是医学教育与公益实践深度融合的生动写照,有效缓解了医院病案室的管理压力,为医院档案标准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档案整理工作不仅锤炼了志愿者们的专业素养,更使其切身感受到医疗档案对临床研究、医疗纠纷溯源及公共卫生政策制定的深远价值。
今日在壶关县人民医院病案室志愿实践,让我收获颇丰。在老师指导下,我参与病案整理工作,深刻体会到医疗档案保密性的重要,也明白严谨对待每个细节的意义。团队协作中,我们从陌生走向默契,各司其职高效完成任务,真切感受到岗位协同的价值。看似平凡的档案整理,实则是医院高效运转的重要环节,每一份努力都能为科室减负,带来满满的成就感。通过接触医院电子系统与工作流程,我对医疗信息化管理有了直观认识,也为职业规划提供了全新视角。(王国良 刘李杰)

图为实践成员薛博心将数据录入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