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班故事 | 何佳奇:夜话家常里短 警守烟火平安
派出所
是人间故事的缩影
是一群有血有肉普通人的日常
他们奔赴在每一声警铃之间
用一次次如初的守护
点亮城市的角落
温暖陌生的心灵
在你忙碌的背后
在你沉睡的深夜
……
有一些片段
记录着最真实的派出所值班光景
这里
是夜间永不熄灯的地方
刚入夜,派出所的灯箱按时亮起。微风带来一丝凉爽,院里的桂花树叶沙沙作响,与接警电话"叮咚、叮咚"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多半是谁家的牛跑进了别家菜地,或是小夫妻为孩子作业的事拌嘴。这些寻常人家的家长里短,透着浓浓的烟火气,也是我们工作的日常。
上周三值班,清晨天刚蒙蒙亮接到报警,说辖区一位李大爷和老伴吵架了,非要派出所民警到场"评个理"。我们赶到时,大爷家住得有些偏僻,周边有几户人家,但大门都紧锁着,想必是外出务工了。李大爷独自坐在门口的石坎上,嘴里喃喃自语。我上前打招呼:"老李,这么早就起来了?不多睡会儿?"大爷摇摇头:"年纪大了,觉少。不是起得早,是压根没睡。"我劝他:"外面露水重,别坐这儿了,咱们进屋说,可不能冻病了。"没想到大爷回了一句:"病就病呗,到这岁数,还有什么怕的?就是没人给做主啊......"我接话:"我们就是来帮您处理的,走,回家说。"听说我们是来帮忙的,大爷这才高兴起来,领我们进了屋。
进屋后却没见到大娘。细问才知道,老两口从前一天晚上就闹别扭,互相赌气不吃饭、不睡觉,天亮时分,大娘干脆去了儿子家的空房子生闷气——儿子一家常年在外务工。原来,两位老人是因为种地和生活饮食习惯不同发生了争执:大爷觉得只要还能动,就该继续劳动,"不能坐吃山空",吃饭穿衣也不必太讲究;大娘则认为都七十多岁了,身体要紧,干活万一出意外反而给子女添负担,苦了一辈子,现在该吃好一点、歇踏实一点。我听下来,觉得两个人想的都有道理,只是角度不同。
我们没讲什么大道理,就是用最朴实的家常话,让二老把委屈说出来,把心里话聊开。渐渐地,他们听懂了,也听笑了。最后商量好:大爷还种附近那两块地,但生活饮食得多听大娘的。真是"话不说明,气就不散;话一说明,气就散了",心结一解开,两位老人顿时轻松了,硬要留我们吃面条:"你们要是早点来,我们哪还会赌气熬夜!"我问大爷为什么不昨晚就打电话,他说:"想着你们下班了,不能麻烦你们......就等天亮了再打。"我笑着告诉他:"派出所这盏灯,就是为群众亮的。只要百姓需要,我们随时都在。"
大爷拉着我的手说:"你们太好了......看到你们来,心里就踏实了。"这句话让我们心里暖洋洋的。婉拒了老人的早饭,我们赶回值班岗位,等待下一位需要帮助的群众。

一盏灯亮到天明
照见人间的琐碎与温情
家长里短在此沉淀
笑泪交织成最真实的市井
藏蓝身影穿梭在夜色里
用青春熬煮安宁的底色
汗水渗进值班室的旧桌椅
凝成使命中最深的印记
二十四小时亮着的
不仅是灯,更是信念——
让守护永不“打烊”
让人间始终有应答的声响
(朱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