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全县基层社会治理,筑牢平安建设根基,纳雍县公安局持续开展“警网联动”群防群治新模式,以“进万家、访万民、排万险、解万难”为内容的常态化走访工作。
行动开展以来,各派出所加大走访力度,由警格员、网格员组成的走访团队进村入户开展走访,对法律法规、预防电信诈骗等进行宣传,号召群众积极提供涉诈线索,动员亲属规劝在逃人员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近日,刑侦大队和董地派出所成功规劝两名涉嫌电信诈骗的在逃人员主动投案,通过其中一名投案人员参与的涉诈案件警醒广大群众:提高防范意识,守好自己的钱袋子,切勿让骗子有可乘之机!


30分钟,1.5万元不翼而飞!警惕“航班改签”背后的屏幕共享骗局
一通突如其来的“航司客服”电话,一个看似规范的“操作流程”,却在短短半小时内,让事主高女士银行卡里的1.5万元悄然消失。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让我们揭开这场骗局的层层面纱。
第一幕:精准的“官方”通知
2025年8月4日晚10点,在深圳出差的高女士,在酒店房间接到电话。对方自称某航空客服,准确告知其航班因机械故障需改签,并承诺会将退款先退回账户。专业的口吻、紧迫的事由,瞬间抓住了事主的注意力。
第二幕:环环相扣的“指导”流程
为获取信任,骗子提供了所谓“民航公司”的联系电话。事主拨通后,另一名骗子引导她通过浏览器下载“云某通”APP并加入指定房间,开启了“屏幕共享”功能。正是这一关键操作,让事主后续的所有操作都实时暴露在骗子眼中。
第三幕:陷阱中的“官方”平台
随后,骗子引导事主在微信搜索虚假的“民航”公众号,并填写个人信息。这一系列操作,都是为了强化“官方流程”的错觉,让事主放松警惕。
第四幕:真相大白与钱款流失
在等待二十多分钟未见退款后,事主催促对方,骗子以“加急办理”为由试图继续引导下载软件。此时,事主终于察觉异常,立即查看银行卡,才发现1.5万元已被转走,随即报警。
骗局揭秘:关键在“屏幕共享”
此类骗局中,骗子并非通过技术手段直接盗刷,而是通过“屏幕共享”窥探事主输入的银行卡号、密码、尤其是手机收到的验证码,从而完成转账。事主在不知不觉中,亲自向骗子“展示”了全部关键信息。


- 警惕任何主动呼入的“退款”“改签”电话,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
- 绝对不要与陌生人开启“屏幕共享”功能,该功能会泄露一切隐私信息。
- 正规退款无需下载APP、点击链接或输入银行卡密码。
-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涉诈人员主动投案,争取从宽处理。
(朱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