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红 张荣)
当法槌未曾敲响,法官去了哪里?基层法庭的日常,远不止开庭审案。他们穿梭于乡间巷陌,用脚步丈量司法为民的“最后一公里”。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吉河法庭,感受这里热气腾腾的一天。
晨光 · “八率一度”入民心
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书记员小张的身影已出现在晏坝镇的街巷。她不是去开庭,而是当起了“普法宣讲员”。她带着精心准备的“八率一度”宣传资料,在热闹的街巷或村社院落,她围绕着平安建设、司法公正等核心内容,用最接地气的语气向乡亲们讲解社会治安满意率等指标的内涵和意义。“咱们法院工作做得好不好,离不开大家的支持和反馈。”她的讲解,让法治指标变得可知可感。
午时 · 双线作战忙
日头渐高,法庭的工作也切换到“双线作战”模式。一面,法官助理走进校园,变身“法治老师”。她用一个个鲜活的小故事,为孩子们揭开法律的神秘面纱,在孩子们稚嫩的心田里播下法治的种子。
另一面,法庭庭长正深陷于一场“拉锯战”。调解室里,一起邻里纠纷的双方各执一词,火药味藏在激烈争执的每句话里。她不急不躁,如同一位沉稳的“拆弹专家”,耐心梳理矛盾症结,用情理法交融的方式进行劝解,一点点融化双方心中的坚冰。当两只手相握在一起时,所有的疲惫都化为了欣慰。
征途 · 执行利剑出
午后的阳光渐烈,警车引擎轰鸣,执行法官和司机师傅仍在征途。他们是让判决书“活”起来的关键。乡间小路颠簸,寻找被执行人的过程如同“猫鼠游戏”。但他们目光坚定,每一次成功的查控与兑现,都是对法律权威最铿锵的宣誓。
日暮 · 灯火映初心
华灯初上,外出的人员满载风尘归来,大家又开始梳理案卷、规划明日行程。吉河法庭在暮色中恢复宁静,但守护公平正义的初心,却愈加明亮。
从街头到校园,从调解室到执行路,他们用多元的角色,书写着同一个法治故事。这里没有惊天动地,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与奔赴,而这,正是基层司法最动人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