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黔西市公安局反诈中心获取相关线索后,立即启动快速反应机制,成功阻止一起电信网络诈骗,避免市民遭受经济损失24万余元。


10月24日19时许,公安机关经工作获取线索:黔西李女士可能正遭遇电信网络诈骗。获取相关线索后,黔西市公安局反诈中心立即启动快速反应机制,反诈民警辗转多处,找到李女士联系方式,随即与其取得联系。反诈民警与李女士见面后,耐心向其讲解诈骗人员的伎俩。


通过讲解,意识到被诈骗的李女士告知民警,其在黔西两家珠宝店和网络平台上共购买了价值24万余元的黄金,寄给诈骗分子。随后,民警带领李女士前往珠宝店,阻止了黄金寄出。同时联系网络快递公司,阻止拦截在网上购买已邮寄的黄金。


民警仔细询问后得知,李女士于2024年在某网络平台上花了2980元购买了理财课程,因觉得该课程没有用处,李女士多次申请退费一直未得到处理。今年10月9日,一个自称“客服人员”的陌生电话联系到了李女士,对方称该机构正在清理退费,因核查到李女士在退费名单中,遂联系李女士进行退费。
李女士和“客服人员”加上QQ好友后,对方先行给李女士退费220元,并称后续的退费需要李女士下载一款名叫“XX弘信”的软件,在软件内以购买基金升值的方式进行退款。本来心存疑虑的李女士在收到对方的转账后,打消了顾虑,在对方的诱导下,陆续给对方发来的二维码转账1.5余万元用于购买基金。看到软件内自己购买的基金正在升值,李女士心里暗自高兴。
就在此时对方告知,因李女士操作失误,该账户已被冻结,不能进行购买和提现操作,只能通过购买实物邮寄到指定地点,待收到货后再帮李女士置换购买基金。不知已经掉入对方陷阱的李女士,分别在黔西两家珠宝店和网络平台上,共购买了价值24万余元的黄金邮寄到指定地点。直到民警出现阻止,李女士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警方提示:广大市民接到所谓“退款”“退费”电话时务必保持警惕,正规退费流程都会通过原支付渠道返还,绝不会要求下载其他APP或购买实物。如遇可疑情况,请立即拨打110或国家反诈专线96110咨询。
一、诈骗手段深度解析
退费诈骗是一种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段,不法分子通过冒充培训机构、客服等身份,以“退费”为诱饵,诱导受害者下载虚假APP、转账或提供个人信息,最终骗取钱财。以下是此类诈骗的常见套路及防范建议:
常见诈骗套路:
精准引流。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者个人信息(如姓名、课程名称等),冒充培训机构客服或官方机构,以电话、短信、社交群等方式联系受害者,谎称可办理课程退费,并准确提及受害者曾报名的课程信息,降低警惕。
诱导下载虚假APP。以“购买理财产品获利返还学费”“充值返利”等理由,引导受害者点击陌生链接下载虚假APP。前期可能通过小额返利(如充值100元返还120元)获取信任,诱导受害者加大投入。
连环诈骗。当受害者投入大额资金后,诈骗分子以“操作失误”“账户冻结”“缴纳保证金”等理由拒绝提现,要求受害者继续转账,直至受害者发现被骗。
二、如何防范
核实身份。接到退费通知时,务必通过官方渠道(如培训机构官网、官方客服电话)核实信息真实性,切勿轻信陌生电话、短信或链接。
拒绝下载不明APP。正规退费不会要求下载第三方APP或进行投资操作。若对方要求下载APP并充值,极有可能是诈骗。
保护个人信息。不向陌生人提供身份证号、银行卡号、验证码等敏感信息,避免在不明APP或网站填写个人信息。
警惕小额返利。若对方以“小额返利”诱导转账,需提高警惕,这可能是诈骗分子的诱饵,目的是骗取更多资金。
正规退费一般通过原支付路径返还(如银行卡、支付宝等),不会要求额外支付费用或进行复杂操作。
三、遭遇诈骗后行动指南
1.立即停止转账,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
2.及时拨打110报警,向警方提供详细信息,协助调查。
3.联系银行或支付平台冻结账户,防止资金进一步损失。
请牢记:任何以“退费”为由要求转账、下载APP或提供个人信息的行为,都可能是诈骗。保持警惕,谨慎操作,避免财产损失。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人员查询
电话:010-57187769
邮箱:fzzgw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