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通许法院:排忧解难暖民心 锦旗虽小情谊深
  • 七夕文创节,我在千年木莲王树下等你来----武汉锦心设计文创团队走进利川市毛坝镇新华村木莲王府掠影
  • 湖南: 常德市交通系统举办出租车驾驶员创文专题培训班
  • 湖南桃源县召开文明城市指数测评迎检工作大会
  • 湖南: 鼎城法院开展“为党旗添光彩 为创建当先锋”主题党日活动
  • 湖南省公安厅举行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
  • 延边州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宝 调研指导珲春检察工作
  • 【县区政务——河洛明珠 大美巩义】巩义小关镇:乡村振兴增添美丽产业新“引擎”
  • 湖南常德市第一医院第8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王欣艺赴长沙捐献造血干细胞
  • 【百日行动】 湖南岳阳市公安局君山分局破获一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主管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企业家委员会主办
法治中国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联系电话:010-57187769
www.fzzgw.com.cn

   高层动态

宋才发教授发表论文《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来源: | 作者:宋才发 | 发布时间: 2024-04-23 09:24:02 | 639 次浏览 | 分享到:

  (三)“两个结合”造就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

  文化精神是时代精神在文化领域的集中反映和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阶段,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而成的“文化精神”,是内在于中华民族文化之中的气质、品格和风貌,具有鲜明的民族禀赋、时代内涵和价值取向。习近平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对于任何一个马克思主义继承者来说,所理解的“结合”绝对不是硬凑在一起的意思,“结合”的前提条件只能是彼此契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历来从社会关系的视角把握人的本质,历来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历来把人安放在“家国天下”之中,历来反对把人看作彼此孤立的个体。这就在两者不同中找到了共同点,只有相互契合才能实现有机结合。因而习近平强调,“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把先进的思想理论带到了中国人民之间,引领中国走进现代世界,进而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实现现代转型,发展成为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任何一个独立自主、自强自立的民族,都应当有属于自己特有的民族文化,一个时代也必须有适合本国国情实际的与时俱进的文化。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实现了“两个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朴素的社会主义元素,提供了中国共产党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基础。“第二个结合”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中国式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之理”,使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富有深厚的中华情、浩然的民族魂。表明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新时代文化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深刻地反映了新时代中国的伟大变革,彰显出新时代自信自立、守正创新的文化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将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全新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使现代化的进程真正成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和未来的进程,成为实现人的彻底解放、推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进程,成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创造了人类通向现代化的新范式。

  三、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一)悠久的中华文明是独具特色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

  中华文明所藴含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是中华民族进行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创造的所有成果的总称。它不仅表明而且深刻地揭示了中华民族在彻底摆脱蒙昧、野蛮的落后状态之后,整个国家进入了一个比资本主义国家更加文明、更高层次的社会主义社会形态。习近平指出,有了自信才能有自强,“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与整个国家进入更高文明形态相适应,我国社会在物质财富的创造、社会制度设计、精神价值追求、社会秩序建构等诸多方面,也逐渐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底气。中华文明从一开始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其中,“精神标识”是中华文明的外在表现形式,人们通过它能够切实地感知、识别和描述中华文明的真实存在。“文化精髓”则是中华文明的内在文化精神,它是内隐的、抽象的、无形的,但是可以借助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将其完整地表现抑或再现出来。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是一对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世界上从来就没有无内容而存在的所谓“形式”,也没有无形式而存在的所谓“内容”,事物发生与发展通常的规律就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内容。中华文明是多姿多彩的精神标识和博大深厚的文化精髓,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产物。中华文明的博大胸怀和恢弘气度,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包容的姿态。我们今天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迫切需要一批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迫切需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遗余力地“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华文明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化解冲突,凝聚共识。中华文明的文化精髓是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创造的文化精华。实事求是地说,它主要是在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形成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所以,毛泽东说:“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中华文明通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展现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充分彰显了中华文明创造智慧和创新发展的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实现了“站起来”的奋斗目标,标志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拉开帷幕,标志着中华文明开始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进行创新性发展。人类社会的发明创造和永续发展必然是永恒的,同样道理,发展也永远是解决中国一切现实问题的基础和关键。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高质量发展须臾离不开文化的创新发展,文化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提供指引和精神力量。新时代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只有科技兴才能国家兴、科技强才能国家强。科技创新作为当下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有其自身的规律,需要围绕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循序渐进。这对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当下正在满怀信心地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理念,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华民族,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理念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总体发展观,是中国推进国家发展、社会发展、文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总观念。

   基层风采

   人物访谈

【编辑:张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