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群众跑腿”到“干部跑腿”,从“坐等上门”到“出摊服务”,贵州省剑河县观么镇持续探索基层服务模式,以“移动办公桌”为载体,推进力量下沉、服务前移,将政务“窗口”延伸至“村口”“家门口”,不断提升群众办事的便利度和满意度。

在观么镇新合村的小广场上,两张办公桌、几把小板凳,各项惠民政策资料和办理事项登记本,一个简易却高效的“移动办公桌”就“出摊”了。由党员干部、驻村干部组成的“移动办公”服务队正操作着手机,有条不紊地为群众办理一年一度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认证业务。



“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坐车又容易晕车。干部们能来帮我办理,实在是太好了,方便得很,几分钟就搞完了,我们老人家省心多了!”71岁的张满妹老人满脸笑容,对服务队的工作赞不绝口。
观么镇紧密结合群众需求,梳理出高龄津贴认证、医保代缴、残疾证申领、居民养老保险资格认证等41项高频事项清单,依托“移动办公桌”这一形式,在各个村巡回开展帮办代办协办服务,群众只需在家门口提交材料,干部全程代办,真正实现“服务送上门,办事不出村”。
针对行动不便等特殊人群,观么镇采取摸排需求、提前预约等方式,服务队逐户上门,为群众排忧解难。“奶奶,你看着手机这里,眨眨眼睛……好了,认证成功。”工作人员耐心指导老人核对身份信息并进行人脸识别,让群众足不出户即可享受精准、贴心服务。




“我们观么的村寨比较散,离集镇也比较远,虽然现在很多业务都可以智能化操作,但是村里大多都是老年人,用手机操作还是比较困难,出行也不方便,所以我们就把一些高频的服务事项经过整合之后,干部下沉到村里,切实解决群众办事难的问题。”观么镇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统战委员杨秋梅说。

“移动办公桌”不仅是暖民心的服务桌,也是政策解读的宣传桌、民情民意的收集桌。工作人员通过与群众 “拉家常” 的方式,详细记录村民诉求,宣传相关政策。围绕低保、人居环境改善、养老服务优化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大家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据悉,2024年以来,观么镇已累计开展移动服务82次,成功办理事项1536件,群众办事时间大幅缩短65%。接下来,“移动办公桌”将陆续在各个村巡回开展,服务内容也会根据村民需求适时调整。
“让一张桌子兜起民生诉求,拉近为民服务距离。”杨秋梅表示,“下一步,我镇将坚持党建引领,扩大‘移动办公桌’的辐射面,不断深化帮办代办服务,加强办事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细化简化办事流程,继续为辖区群众搭建方便高效的零距离服务平台。”(杨菊梅、刘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