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晨光穿透窗棂,落在开鲁县检察院会议室的考卷上。17名青年检察人员屏息凝神,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清晰可闻。

检察长王超轻步巡考,目光扫过每一张专注的脸庞——这是“青春明理青训营”的首场闭卷测试,空气里弥漫着临战般的肃穆。
考场砺剑两天前,同样的座位上刚结束一场思想淬火。青训营首课直指检察生命线:党纪条例、司法追责铁规、“三个规定”防火墙。
“填报不是选择题,是必答题!”王超的话敲在每个人心上。
第一检察部的小刘课后坦言:“以前觉得有些条款离得远,现在懂了,每一条都是护身符。”这场测试来得迅猛。
5月9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铺满试卷,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与司法责任追究细则交织成严密的考网。有人答题时下意识摸了摸胸前的检徽——这些白纸黑字的条文,已然化作办案时的肌肉记忆。

当6月11日第二场测试展开,考卷上跃动着民族团结理论与刑法实务的考题,考场纪律依旧严如铁壁。
“考一次通一遍,现在办理涉民族案件心里更有底了。”参考的青年人员如是说。两次测试如同两块磨刀石,将“高质效办案”的刃口磨得锃亮。讲台流转考场的静默之外,另一处空间正涌动着知识的热浪。
走进“青春明理大讲堂”,刑事检察官助理陈明刚结束分享:“自己备课才知深浅,讲一遍《社区矫正监督要点》,比听十遍记得牢!”这方讲台自2021年秋设立,已成青年干警的“思维竞技场”。
去年深秋,检察官助理刘超拖着沾满尘土的行李箱冲进讲堂。“最高检新规的核心在实务转化…”她将北京培训的精华倾囊相授,笔记本在干警手中传递三巡。
这样的场景已成常态——66人次带着外训成果归来,在讲堂酿成知识的佳酿。线上学习同样火热,深夜办公室常亮着“法宣在线”的屏幕微光。
星光闪耀政治部开设了“青春检影”专栏,27颗新星在此升起,每个检影都标记着讲堂上的高光时刻。大家都盼着自己也能登上那方舞台,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大家在讲堂上碰撞思想、交流心得,一个个精彩的瞬间被记录在“青春检影”中,成为成长路上最闪亮的注脚。这份期待,这份荣耀,激励着每一位青年检察人员不断前行,在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
更实在的变化在职业轨迹里。“去年主讲的两次课,帮我加了关键分。”第三检察部的小李刚获晋升。

在这里,授课质量直接挂钩考核评优,“讲得好就能上得去”成为硬规则。每周更新的“贡献率报告”则捕捉着创新火花:司法救助的资金募集池让被害人多了一份关爱,未检部门的“石榴花开心里驿站”让孩子笑着学法——这些金点子都源自讲堂的思维碰撞。曾经忘词的书记员小毛,如今能脱稿走上市里的讲台还获了银奖;昔日寡言的傲雪,其汇报的《匠心开检党建品牌》也让院里的品牌叫得响亮。
当考场严谨遇见讲堂鲜活,当个人星火汇成集体光芒,开鲁检察的青春练兵场正释放磅礴能量。
正如一位青年检察人员在笔记本扉页所写:“考场上刻下底线,讲台上点燃智慧——这方天地,炼我成钢。” (于永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