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古寺幽居》展现古建筑与山水的和谐,《佛造像》传递“慈悲平和”,《飞天图》寄托对“灵动意境”的追求,这些作品既受到道家“虚极静笃”思想的启发,也遵循“大胆落笔,细心收拾”的传统方法,力求在自由表达与细节把控间找到平衡。
同时,她也关注“笔墨当随时代”的理念,在《中华雄风》中以舒展笔触绘长城黄河,在冬奥主题创作中融剪纸“雪花纹”与书法,尝试让本土文化与时代事件相呼应。正如艺术先辈对艺术“质量”的追求,白瑞绍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审美的碰撞中,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式,同时以协会会员、讲师等身份,参与中华美育精神的传播与实践。



结语:在传承中探索的艺术实践
白瑞绍的书画创作,始终围绕传统文脉的传承与当代精神的表达展开。她以笔墨为媒介,将蔚县地域文化、多元传统题材与时代主题相结合,试图在作品中传递文化温度与个人思考。她的创作不仅是个人艺术探索的成果,也为传统艺术的“活态传承”提供了一种实践思路——作为地域文化的关注者,她努力挖掘本土艺术的价值;作为艺术教育者,她积极分享创作经验;作为传统题材的创作者,她尝试为古老题材注入新的表达。在全球化背景下,这种扎根本土、关注传统、呼应时代的创作实践,或许能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些参考,而她的书画作品,也如同一次平和的对话,邀请观者在笔墨间感受传统的魅力与当代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