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警33年,30年坚守户政岗位
2次三等功、5次表彰、1次岗位服务标兵
帮助2700余名无户口人员找回“身份”
至今仍奔波在服务群众第一线
三十载春秋,不变为民初心
他治安大队户派中队民警——李赟


三十载春秋,书写为民服务动人篇章
1992年,李赟踏上了从警之路。1995年,他在居仁派出所开始接触户籍工作。谁也没想到,这个看似普通的岗位,他一干就是30年。
“刚开始接触户籍工作时,全县的户籍管理还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李赟回忆道,“那时候每天都要手工填写户口簿,一笔一画都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
30年来,他见证了户籍管理从手工到数字化、从线下到线上的巨大变迁,但始终不变的是他为民服务的初心。据统计,经他手办理的户籍业务超过30万件,帮助2700余名无户口人员解决了落户难题。
“三用”工作法:用情、用心、用力
谈到服务心得,李赟总结出了自己的“三用”工作法: “用情接待、用心办理、用力解决,就是要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让他们真切感受到服务的温度。”
一位70多岁的老人前来为抱养的孩子办理户口。由于年代久远,很多证明材料都已缺失。李赟没有简单地说“办不了”,而是连续一周下乡走访,走访了数十位知情人,最终帮助老人补齐材料,顺利解决了户口问题。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李赟常常这样对年轻同事说。
最大的挑战:为特殊群体点亮“身份”
2024年,一位军人身份证到期。由于军人群体入伍后需要先注销原有身份证,再办理军人身份证,而部队系统中的民族信息没有“穿青人”这一选项,导致这位军人的身份证无法办理。他便找到了李赟同志的电话号码,询问解决办法。
李赟同志在过去多年的办证经历中处理过类似情况,于是他迅速与部队相关负责人取得联系,告知对方办理身份证需先恢复本地户口,因此需要部队出函说明。
由于部队中未有过此类先例,相关负责人起初未能提供相关证明。李赟同志得知后,查询了相关法律法规,再次与部队负责人多次协调,最终部队提供了相关材料,由其家人携带证明材料进行异地办理,并于2025年4月11日成功办结。
30年来,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李赟和同事们成功办理疑难户口3.4万余件,为2700余名无户口人员解决了落户难题,让他们重获“身份”。
服务秘诀:将心比心、常做常新
换位思考、真诚沟通。 “年轻时,遇到办不了的事我会直接说‘办不了’。现在我会多问几句‘为什么办不了’,帮群众想办法、指路子。”
在治安大队户派岗位上,李赟指导派出所开展“预约办理”“上门服务”等便民措施,为行动不便的群众提供上门服务2万次。
三十载春秋,一簿一证,让千万户心安。没有追捕嫌犯的惊心动魄,也少有侦破大案的鲜花掌声,但李赟在平凡的户籍岗位上,用三十年的坚守与真情,诠释了何为“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深厚内涵。他经办的不仅是一张张证件,更是为群众托起了的人生希望,这盏温暖的“灯火”,长亮不熄。


三十三年从警路
三十万次业务办理
两千七百余位无户口人员重获身份……
这些数字背后
是一位普通民警
用青春和热血书写的为民情怀
(朱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