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科 雷宏)
为切实增强在校学生法治观念,有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关联犯罪,10月11日上午,绥德县人民检察院联合绥德县人民法院,将一起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以下简称“帮信罪”)案件的庭审现场“搬”进了远竹中学的校园。三千余名师生现场旁听了案件审理,“零距离”接受了一堂生动的法治教育课。
庭审现场,庄严肃穆。在审判长的主持下,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等环节有序进行。公诉人围绕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依法讯问了被告人,系统出示了相关证据,清晰地揭示了被告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仍将其名下银行卡提供给他人用于支付结算帮助,涉案资金流水达人民币五百余万元的犯罪事实,并深刻剖析了其行为的社会危害性。
在法庭辩论阶段,公诉人不仅就案件事实、证据及法律适用发表了公诉意见,更结合案情,当庭对被告人进行了法治教育,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帮信罪”的构成要件、常见形式及其对社会秩序、公民财产安全的严重危害。公诉人指出,部分在校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法律意识淡薄,容易被“兼职”、“赚快钱”等幌子所迷惑,沦为网络犯罪的“工具人”,最终坠入法网,教训极其深刻。公诉人呼吁广大学生要自觉学习法律知识,提升辨别能力,妥善保管个人“两卡”(电话卡、银行卡),坚决抵制不当利益诱惑,避免在无知中触犯法律。
此次“庭审进校园”活动,将真实的司法审判与具体的法治宣传教育相结合,打破了传统单一说教的普法宣传模式,不仅让师生们直观地了解了司法机关办案流程,更深刻认识到“帮信”行为的严重后果,起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亲历庭审,对“帮信罪”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今后将引以为戒,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新时代青少年。
今后,绥德县人民检察院将持续深化检校合作,不断创新普法形式,通过法治副校长授课、模拟法庭、案例释法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校园法治建设,筑牢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校园防线,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更加安全稳定的法治环境。
张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