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六盘水市水城区坪寨乡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5月21日,水城区公安局坪寨派出所正依托“矛盾纠纷排查微信群”开展常态化走访,驻村警务助理蔡宇像往常一样穿梭在村寨间,在做完一起访问后,他拍了拍警服上的尘土,这身陪伴他七年的警服,见证了太多孩子从辍学边缘重返校园的故事。
2021 年 3 月初,春分前的山风还带着寒气。
蔡宇踩着露水走访时,听见柴火堆旁传来细碎的背书声。十六岁的小会蜷着腿坐在劈柴堆里,膝盖上摊开一本卷边的英语单词书,嘴唇微动,在劈柴声中默记 “ambition......”,七十岁的父亲老张蹲在旁边吧嗒旱烟:“这丫头天天抱着书发呆,可哪儿还有学上啊?”
蹲下身时,蔡宇的警服蹭上柴屑。他指着单词问:“这是什么意思?”“抱负,志向。” 小会的声音轻得像片树叶。
原来,这个女孩初二因病休学,重返课堂时已跟不上进度,职校实习受挫后更困在 “没学籍、没学上"”的死胡同。蔡宇看着她冻红的手指在单词间游走,突然想起自己当年差点辍学的堂妹 。
同样攥着课本的手,同样渴望的眼神,让他下定决心:“想读书吗?我带你找校长。”
“想。”小会攥紧书角,指节发白。
当天下午,蔡宇出现在坪寨中学校长办公室。 他从警服内袋掏出皱巴巴的走访笔记,逐项念出小会的困境。
徐文讯校长一拍桌子:“你穿警服的都把孩子的事当大事,我这当校长的能掉链子?明天就来上课!”
然而学籍问题横在眼前。他往返派出所、教育局,磨破嘴皮子求协调。同事问他:“你一个管治安的,咋操起教务主任的心? ”蔡宇梗着脖子回:“管治安是防穷根,让孩子读书是拔穷根!”
三个月后,当小会拿到坪寨中学的学生证时,这个连笑都捂嘴的女孩,突然对着身穿警服的蔡宇敬了个笔笔直直的鞠躬礼。
最终,小会以426分的高考成绩被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录取,成为村子里的第一名大学生。
2022 年深秋,蔡宇在入户时撞见上寨组张学文举着竹竿追孙子。
十四岁的佳园躲在墙角,校服袖子磨出毛边,眼神里混着叛逆和慌张。这个父亲早逝、母亲改嫁的少年,正跟着辍学青年混网吧,成绩一落千丈。
“走,去警务室聊哈。” 白炽灯下,蔡宇递出一包饼干,讲起自己年少时差点辍学的经历:“我叔说,不读书就跟铁锹一样,一辈子在土里刨食。” 为了接近怕穿警服的佳园,他换上便装在网吧门口 “偶遇”,陪他打篮球,警服静静搭在单杠上,肩章在夕阳下反光。半个月 “白加黑” 的陪伴后,佳园的数学试卷开始出现在蔡宇的警服口袋里,那上面的红对勾,比任何奖章都耀眼。
蔡宇说:“说图啥,真不图啥。就盼着以后我们山里的娃,想读书的时候不用蹲柴火堆,不用怕没学籍,推开教室门就能坐下来念书。等哪天我退休了,走在山路上,有娃远远喊"蔡叔叔",我就觉得这几十年的警服,没白穿。”
七年里,蔡宇记不清磨破了几双鞋,写满了几个笔记本。他只知道,每当穿着警服走过寨子,总有孩子追着喊 "蔡叔叔",递来野草莓或自家烤的土豆。
2023 年夏天,小会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他开着警用摩托车送她去镇上寄档案,警灯照亮了少女奔向山外的路:“蔡叔叔,我当护士后能帮更多山里人!” 佳园在周记里写道“警服肩章上的星星,是给我照亮路的灯。”
“我们当警察的,除了打击犯罪,还得学会‘育苗’。等再过十年,这些娃里出个老师、医生,哪怕就当个踏实肯干的庄稼把式,回想起咱穿警服的曾经过他们家门口,递来一杯水,一个土豆,说一句掏心窝子的话,这事就值了。”坪寨派出所所长刘志说。
采访蔡宇时,他反复说“这都是小事”。他用警服的温度,融化辍学孩子心中的冰;用日复一日的奔走,为山乡架起通往外界的桥梁。当我们谈论守护一方平安、心系群众冷暖时,总需要这样的 “守灯人”—— 他们未必光芒万丈,却始终用耐心与执着,让知识的种子在贫瘠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正如小会和佳园的故事所示,真正的改变,藏在无数个像蔡宇这样的普通人,用七年、十年甚至更久,一点点焐热的时光里。(记者:王瑞刚 通讯员:杨佳祥)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人员查询
电话:010-57187769
邮箱:fzzgw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