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四十二团,喀什垦区公安局龙口派出所党员辅警包旭鑫,被当地职工群众亲切地称为“百事通警官”。扎根基层六年,他用耐心与智慧妥善化解矛盾纠纷200余起,将“枫桥经验”镌刻在边疆热土。他以脚步丈量责任,以创新守护平安,在广袤戈壁滩上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法治屏障。
方言里的安全密码
“陌生链接是流沙,点击就会陷进去!”2025年3月的巴扎日,四十二团农贸市场人声鼎沸。包旭鑫举着自制的反诈漫画,操着带着东北腔调的方言,将“冒充公检法”“刷单返利”等诈骗套路编成朗朗上口的“三不”口诀。五连棉农艾合买提·艾买提心有余悸地说:“多亏小包天天念叨,我攒了半年的采棉款才没被假客服骗走!”
反诈之外,他还是辖区群众的“贴心翻译官”。2024年5月,岳普湖县铁热木镇维吾尔族务工人员买买提·苏皮因语言不通,误把四十二团老板的“上勤登记表”当成克扣工资的凭证。包旭鑫连夜找来懂双语的同事,用维吾尔语逐条解释劳动合同条款,并邀请少数民族调解员介入。
调解现场,他化身“流动普法员”,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条文,让双方明晰权利义务。当3800元工资补发到账,买买提·苏皮用生硬的汉语连声道谢,这场跨越语言的调解,成为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生动写照。
田地间的荧光灯塔
农忙时节的阡陌间,总能看到包旭鑫奔波的身影。针对农机夜间作业安全隐患,他发起“荧光守护”行动——2024年秋收,387台农机被贴上醒目的反光标识,重点路段大喇叭循环播放安全提示。六连职工周友新的拖拉机转向灯失灵,也是他连夜协调修理铺免费检修。“这些反光条,就像小包的眼睛在黑夜里守着我们!”周友新抚摸着车身的荧光贴,满是感动。
交通安全与纠纷调解在他手中无缝衔接。2025年5月,阿依古丽·卡斯木哭着冲进四十二团“四五连警务室”:“岳普湖县巴依阿瓦提乡六村雇主以棉花品级为由,拖欠我三个月工钱!”包旭鑫立即启动“兵地联调”机制,联合巴依阿瓦提乡六村警务室搭建临时调解平台。经过8小时的释法说理,1.2万元工钱当场结清。
“在戈壁滩上,包警官就是我们的公道!”阿依古丽·卡斯木的泪水,饱含着对包旭鑫的信任。调解结束,包旭鑫还不忘叮嘱:“路上安全和工钱一样要紧!”
泥土味的法治课堂
每月15日的连队活动室,成了最热闹的“法治课堂”。包旭鑫把《民法典》里的抽象法条,转化为“彩礼纠纷咋处理”“邻家占地怎么办”“借钱不还咋维权”等家长里短的鲜活案例,用带着泥土气息的方言讲得深入浅出。2025年初,针对劳务纠纷高发问题,他联合团镇司法所开通线上咨询通道,累计为务工人员答疑解惑136次。当地居民曹文文笑言:“现在签合同,不找包警官过目,心里总觉得不踏实!”
2025年5月,棉农老王心急如焚—— 无人机操作员误将小麦营养液喷洒在他承包的47亩棉田,枯黄的棉苗几乎绝收。包旭鑫顶着38℃高温实地勘查,提出“阶梯式赔偿”方案:先预付3万元补救资金,秋收后再按实际减产核算。当双方在调解协议上达成一致,连队书记赞叹:“这办法既保住了老乡的生计,又给了年轻人改正的机会!”现场,包旭鑫顺势开展“以案释法”,将侵权责任等法律知识,化作群众听得懂、用得上的“护身符”。
戈壁的风沙吹不垮包旭鑫的坚守,烈日的炙烤熔不掉包旭鑫的初心。那辆沾满尘土的警务摩托车上,磨破边的普法资料袋、循环播放提示的扩音器、随时救急的移动电源,是他守护群众的“三件宝”。六年如一日,包旭鑫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化解矛盾,让法治阳光洒满大漠绿洲,让平安之歌在辖区久久回响。(通讯员 唐志文 赵燕青报道)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人员查询
电话:010-57187769
邮箱:fzzgw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