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东
郑州市惠济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委会办公室主任、一级员额检察官
张卫东从检三十五年,用办案的成效彰显法治的力量,用不变的初心诠释公平正义,用深邃的笔耕书写为民情怀。先后荣获全省检察系统检察调研、宣传、民行检察先进个人,全省法律政策研究业务竞赛优秀选手,全市政法系统“公务员杯”和检察系统公文写作竞赛标兵,荣立个人三等功三次,获评郑州市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负责的检委会工作获得全省基层院先进典型,被最高检授予“检察荣誉章”。
机敏睿智勇于攻坚的办案“尖兵”
张卫东常说:作为一名检察侦查人员,就要练就一双透过现象洞察本质的眼睛。上班伊始,他就成功参与办理了黄河大桥收费员特大贪污案,侦破该院办理的第一个现职副县级领导干部王某受贿案。1990年,原经济检察科5名干警,全年办理各类案件78件,创下办案的最高纪录,被市院记集体三等功。六年的侦查工作,2000多个日日夜夜的不懈努力,他参与办理自侦案件100多件,突破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犯罪嫌疑人60余人,成长为一名基层检察战线优秀的“反贪”尖兵。
“我要让办理的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这是张卫东在办案中一直以来的坚守。自1989年2月进入惠济区检察院工作后,他先后在反贪、公诉、控申、民行等多个业务部门工作,从奋战在反腐前沿到扫黑除恶一线,从与来访群众面对面释法说理、答疑解纷到转战到检委办对疑难案件严格把关,他用办理的900多起案件书写了一名老检察人的担当,成为了他用心用情为民司法的生动写照。
一心守护群众利益的检察“卫兵”
检徽熠熠,在负责民行以及控申工作的8年期间,张卫东带领团队人员认真接待每一位申诉群众,探索建立“五个一”“三不”工作法,即一句热心问候,一杯热水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个真心倾听,一份同情释法”“不指责、不抢话、不撵人”在倾听中了解案情,在交谈中沟通感情,让当事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他带领着办案团队,先后办理民事、行政监督案件100余件,以和解结案20余件,王某抗诉案荣获全省检察系统“十大精品”案例。
一个特别善于啃“硬骨头”的人,越是富有挑战性的工作越能激发他强烈的斗志。周某宅基地纠纷民事申诉案是郑州市院指定其办理的多年上访积案,他带领办案组连续4个月时间,8次到巩义某村当事人家中、田间地头、村委会、乡镇以及土地部门等地了解情况,沟通协商处理方案,最终促使周某和邻居王某两家在巩义市政府相关部门的参与下达成了和解,有效解决这起纠缠33年的邻里宅基地纠纷案。
笔耕不辍笃行不怠的检察“工兵”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张卫东同志常常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他不仅是一个善于工作、一心为民的办案标兵,更是一个勤于思考,刻苦钻研,笔耕不辍的检察“工兵”。工作期间,他结合检察实践,深入专研业务,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研究5件,多项经验做法被上级采用推广。“基层检察院检察权运行机制与内设机构改革研究”获最高检立项,“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研究”和“办理羁押必要性案件的难点及对策”等课题成果均获得省级优秀,参与撰写的4个案例被评为全省检察机关典型案例。
在每一次突破提升中全力以赴。2024年4月全省政研条线的检察业务竞赛,对张卫东来说又是一次新的挑战,这次竞赛距离他最后一次参加并荣获“绿城公仆杯”公务员素能竞赛优秀选手已有12年时间。备赛时有过迷茫,也有紧张,他直面压力,以笨鸟先飞、勤能补拙的作为,反复梳理学习要点,突出调研写作特长,以领导的讲话为主线,抓大放小,以检察改革为重点进行体系化整合,横纵向比较,最终迈过了心理关、学习关、检验关,在竞赛中揽得佳绩。
三十五年的坚守,记录奋斗不止的脚步,更激发着勇往向前的力量。张卫东,作为检察战线上的一名“老兵”,他匠心铸魂,在检察工作中永葆检察人的担当敬业、不畏艰难、不计得失的从检初心;他笃行不怠,在业务实践中始终保持着专注执着、脚踏实地、奋斗不止的从检使命。(崔义峰 毕涛)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人员查询
电话:010-57187769
邮箱:fzzgw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