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沂蒙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8月13日,平邑县临涧镇组织开展“面对面”讲活红色基因,“心贴心”传承沂蒙精神理论宣讲活动,通过沂蒙精神条例解读、红色故事分享、阵地实地参观等多元形式,让红色精神“活”起来、“传”下去,让沂蒙精神从“纸面”落到“心间”。

沂蒙精神条例宣讲,让理论宣讲“接地气”
临涧镇组织“临风育民”青年宣讲员巩浩、吴振坤,到东庄村讲习广场开展沂蒙精神理论宣讲活动,以《山东省传承弘扬沂蒙精神条例》为核心,用通俗易懂的“拉呱式”解读,深刻阐释了沂蒙精神“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核心内涵。强调沂蒙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条例的出台为传承红色基因提供了制度保障,作为基层干部和群众,要从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特质中汲取力量,在乡村振兴、民生服务中践行初心。
沂蒙精神故事分享,让精神传承“有温度”
宣讲员曾诗雯声情并茂地讲述“沂蒙六姐妹”支前模范的动人故事,在战火纷飞年代,以张淑贞、公方莲为代表的六位普通农村妇女,如何昼夜赶制军鞋、运送弹药、护理伤员,用柔弱肩膀扛起家国大义的传奇经历。从沂蒙六姐妹舍小家为大家,到沂蒙红嫂明德英用乳汁救治伤员,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让现场听众深刻感受到了沂蒙精神内涵。在场的青少年们无不动容,他们纷纷表示,要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沂蒙红嫂和沂蒙六姐妹为榜样传承先辈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党史馆里讲解参观,让红色记忆触手可及
沂蒙精神从来不是口号,而是刻在骨子里的劲头。走进身后的东庄村党史馆,东庄村老党员像拉家常一样,用生动、朴实的语言向大家讲述东庄村“库区移民”的革命故事。“咱们村的先辈们正挑着家当往库区搬迁,为了支援国家建设,大家没说一句怨言。”老党员的声音低沉却有力,仿佛将时光拉回到那个筚路蓝缕的年代。大家通过历史照片、实物展陈和互动场景,重温了东庄村的变迁历程,馆内陈列的旧军鞋、证书等物件见证了东庄村几代人的奋斗。

此次活动是临涧镇“沂蒙精神弘扬行动”的重要一环,后续将通过“红色课堂进田间”“榜样人物选树”等系列活动,推动沂蒙精神与基层治理、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让红色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引擎”。(通讯员临涧镇王珊珊、牛玉、王笑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