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岁渐长,寻亲的心愿愈发迫切。“我在手机看到莘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发起的‘抖音寻烈士亲人’活动,我寻找姑姑的火苗再次被点燃,后来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到莘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没想到时隔八十年真能找到我姑姑!”陈来锁激动地说道。
莘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接到求助后,迅速响应,与梁山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建立联动机制,对辖区内烈士信息展开细致摸排。两地工作人员依据陈来锁提供的“馆驿公社武庄大队”这一线索,即刻赶赴馆驿镇开展实地走访。
然而,馆驿镇现在并没有一个叫作武庄大队或者武庄村的地方。后来,工作人员查阅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行政区划档案,终于从一份泛黄的合并记录中查明:武庄大队后更名为武庄村,与邻村合并为双兴村。于是工作人员便前往双兴村进行寻找,当工作人员持“唐光”这一姓名逐户走访询问,村民均表示未曾听闻,但提到“唐家生”这个名字,村里的老人都不陌生,根据老人的指引,终于找到了唐光的六弟唐家存。
工作人员从唐家存老人那里得到确认,唐家生即陈来锁老人所述姑父唐光,而陈会民烈士的安息之地就在村东头,与唐光合葬在一起,至此,终于找到了陈会民烈士的安葬之地。

跨越时空的血脉重逢:信仰赓续,红色基因在传承中永生。
6月27日,在两地工作人员的陪同下,陈来锁携家人踏上寻亲路。“相聚”现场,从外地赶来的陈来锁跪在姑姑陈会民和姑父唐光墓碑前抽泣。时间的沉淀让这份思念变得愈发深沉,墓碑旁回荡着断断续续的述说,“这么多年,我终于找到您了,我以为永远见不到您了......”他俯身在墓前低语,八十年的思念化作滚烫的泪水滴落在墓碑上。而与姑父唐光家属相见的一刻,对先烈的追思与家人团聚的温暖相互交织,两家人跨越时空的血脉记忆轰然苏醒。
据了解,陈来锁的姑父唐光在1946年被特务杀害,对陈来锁祖母一家常来看望的约定也“失约”了。

这场特殊的重逢仪式上,两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工作人员与烈士亲属共同敬献鲜花、向烈士鞠躬致敬。潘怀省表示:“找到烈士安葬地,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红色基因的传承。我们将持续做好英烈褒扬工作,让每一位烈士都不被遗忘。”
莘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将陈会民烈士的事迹制作成红色文化宣传资料,广泛传播其英勇事迹,让更多人了解这位革命先烈的感人故事。
此次寻亲之旅不仅让陈来锁老人圆了八十年的寻亲梦,也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红色精神的伟大力量。这场跨世纪的红色寻亲之旅,不仅是一场血脉的重逢,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让红色精神在传承中永生。

如今的陈来锁鬓角已白,他常给孙辈们讲姑姑陈会民的故事,想让姑姑的事迹和精神永远地传下去。他不说大道理,只教孩子:“做人得像你们姑奶奶那样,心里装着别人。”孙辈们胸前的红领巾,和姑姑的党徽一样,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周声赫 周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