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羽)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青山绿水间,剑河县以多民族聚居的独特风情孕育着深厚的民族团结基因。近年来,剑河县民宗局始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工作的主线,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为抓手,从思想引领、文化交融、民生改善等多方面发力,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理念深植人心,为县域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民族团结动力。
强化思想引领,筑牢共同体意识根基
剑河县民宗局深知,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为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各族群众的日常,民宗局创新宣传教育方式,构建了“线上+线下”全方位宣传矩阵。线上,利用县融媒体中心的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媒体平台,定期推送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民族政策解读等内容,用生动案例讲述各民族在剑河共同奋斗、共同发展的历程;线下,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做好党的民族工作的首要任务,纳入全县大宣传总体布局,分级分类开展教育培训,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全县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纳入党校干部培训、党支部“三会一课”的必学内容。剑河县城关一小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以“五旗五徽五认同”教育为载体,把“五旗五徽五认同”融入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等课程教学,融入班会、队会、团会、课间操、国旗下的演讲等集体活动,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效果良好,作为典型案例在全省进行推广。
同时,民宗局还在乡镇、社区、村寨打造了一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通过图片展览、实物陈列、情景再现等形式,展现剑河县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相互依存、守望相助的深厚情谊,让各族群众在耳濡目染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促进文化交融,奏响民族团结和谐乐章
文化是民族团结之桥。剑河县民宗局立足当地各民族文化资源,以文化交融促进心灵相通。每年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组织开展“六月六”仰阿莎文化节、“一乡一节”、民族歌舞展演、非遗技艺展示、民族体育竞技等系列活动,让各族群众在载歌载舞中增进了解、拉近距离。
在文化保护与传承中,民宗局注重挖掘各民族文化中的共通元素,推动民族文化互鉴互融。例如,支持红锈、锡绣、飞歌等非遗项目走进校园、社区,邀请不同民族的传承人共同创作,将多民族文化元素融入作品中,既保护了特色文化,又凸显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魅力。此外,还通过移民搬迁幸福社区举办“以小积分促大团结”“以团结谋治理”等活动,鼓励各族群众共谋搬迁成果、共享文化大餐、共话团结情谊。
聚焦民生改善,夯实民族团结物质基础
剑河县民宗局始终认为,民族团结进步离不开坚实的物质基础。为此,民宗局将创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着力解决各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在产业发展上,民宗局协调资金和技术,支持民族村寨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各族群众增收致富。例如,在少数民族村寨,打造“红锈工坊”,让绣娘在家门口实现就业,通过电商平台将非遗产品推向全国,既传承了民族技艺,又拓宽了增收渠道。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重点推进民族地区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民族团结食堂”“少数民族产业晒坝”,为各族群众提供便捷服务,让大家在共同发展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如今的剑河,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一幅“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的画卷正徐徐展开。剑河县民宗局将继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凝聚起更强大的合力,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剑河大地上生根发芽、结出丰硕果实。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人员查询
电话:010-57187769
邮箱:fzzgw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