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毛泽东在新中国诞生前夕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率先提出“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顺利地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发展计划。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的改革开放前夕,中国共产党开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进行艰辛探索,通过“走自己的路”,建立了独立完整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毛泽东还指出,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必须适应中国国情,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要在打破常规的基础上,“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在发展方式上,我国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的转变。在发展目标上,实现了由少数人的富裕,向多数人共同富裕的转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物质基础。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首次明确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历史性任务,即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周恩来对实现“四个现代化”作出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深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渊源与历史背景。我国素有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均平思想,“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以及“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生思想,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集中凸显和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共同富裕的滋养土壤,揭示和体现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共同富裕思想,正是对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条件,也“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重要特征的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现代化发展的格局,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树立了一个可供效仿的典范,而且为世界现代化模式多元化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
(三)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全球治理和经济发展走向
中国以全面深化改革方式引领全球治理和经济发展走向。作为国际潮流的现代化,是18世纪工业革命的产物。尽管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率先享受到现代化成果,但是并不意味着西方的发展模式、价值观念、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就是实现现代化的唯一标准和唯一样式,西方的现代性文明并不构成历史的终结。资本的逻辑是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对资本实际从属的表现形式,它是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的主要维度。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被禁锢于资本的逻辑之中,超越资本逻辑的中国式现代化与此恰好相反,力图发挥资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积极作用,这是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区别。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重要特征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模式的超越和创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靓丽登场,从根本上破除了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唯一性,凸显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强大生机和活力。属于全新现代文明的中国形态,是在突破西方文明现代性的历史惯性后开创的,是现代文明演化过程的崭新阶段。习近平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进步性、实践合理性和制度的优越性。所以习近平反复强调,“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式现代化从三个向度上,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超越。这主要体现为中国式现代化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中引导资本理性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理论进路中思考中国式现代化各个要素的内在联系,呈现了从西方“全球殖民”到中国“全球治理”的现代化转变。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超越以及发生根本性转变,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其建设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发展型改革”与“治理型改革”并重的产物,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坚守“发展型改革”与“治理型改革”创新发展的结果。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和风险挑战,《决定》共提出了300多项改革举措,助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近年来一直保持在30%左右,为全球治理和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引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向世界宣告维护开放市场环境的决心,《决定》对“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作出专门部署,稳步扩大制度型、治理型和发展型开放,必将为全球治理和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和新的动能。中国将通过深化改革的方式,进一步推进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依法保护和优化开放合作环境,建立同国际通行规则相互衔接的合规机制,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等,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引领全球治理和经济发展走向。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人员查询
电话:010-57187769
邮箱:fzzgw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