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通许法院:排忧解难暖民心 锦旗虽小情谊深
  • 七夕文创节,我在千年木莲王树下等你来----武汉锦心设计文创团队走进利川市毛坝镇新华村木莲王府掠影
  • 湖南: 常德市交通系统举办出租车驾驶员创文专题培训班
  • 湖南桃源县召开文明城市指数测评迎检工作大会
  • 湖南: 鼎城法院开展“为党旗添光彩 为创建当先锋”主题党日活动
  • 湖南省公安厅举行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
  • 延边州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宝 调研指导珲春检察工作
  • 【县区政务——河洛明珠 大美巩义】巩义小关镇:乡村振兴增添美丽产业新“引擎”
  • 湖南常德市第一医院第8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王欣艺赴长沙捐献造血干细胞
  • 【百日行动】 湖南岳阳市公安局君山分局破获一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
法治中国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联系电话:010-57187769
www.fzzgw.com.cn

   高层动态

宋才发教授发表《改革主线:发展型改革与治理型改革双重突破——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论文

来源: | 作者:刘春雷 | 发布时间: 2025-03-10 16:46:34 | 697 次浏览 | 分享到:

  (四)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全面深化改革为新时代持续推进政府治理明确了方向和任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这段重要而简明的理论概括,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新时代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在构建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个表述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的表述是完全一致的,表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已经成熟和定型。然而有人抓住《决定》没有直接明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句话大做文章,说这是一种“历史性”的变化,意味着“中国接下来要放弃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这是对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的严重“误读”和“歪曲”。习近平在《求是》2024年第10期撰文指出,“有的人把改革开放定义为往西方‘普世价值’、西方政治制度的方向改,否则就是不改革开放。这是曲解我们的改革开放。”二十届三中全会的精髓,说到底就是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社会主义大方向不动摇,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始终“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这是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最根本的价值取向,也是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最重要的底色。高质量发展在不同领域被赋予不同的内涵特征,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风向标”。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加快形成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和社会信用基础上,形成了高质量市场主体、高标准市场体系、高效能宏观经济治理的体系。政府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织部分,政府领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方向和任务,主要是弄清楚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关键是要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推动政府依法行政,这既是建设法治政府的重点,也是推进政府治理模式创新的核心。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制度化水平,推进权力运行的科学化、规范化,避免“拍脑袋决策,拍屁股走人”的现象继续存在下去。推进依法行政的有效途径是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政府治理模式,实行清单管理、强化决策问责,切实做到任何一项重大决策都于法有据,法无禁止即可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以权定责,明确权责关系,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号召全党,“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是党领导改革开放的又一个成功经验。

  二、“发展型改革”与“治理型改革”基本内涵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等多项改革,勾画出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框架,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把市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过去的“基础性”地位,一跃而上升到现在的“决定性”地位,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讲的这两句话,不仅把住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命脉,而且抓住了现阶段经济社会现代化的根本。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既是释放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明确信号,也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矗立起的里程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加快建设现代流通体系,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要花大气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着力构建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与此相适应,要进一步完善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等,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要进一步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培育开放型经济的新动能,构建新开放格局和国际合作新优势;立足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特点,打造新兴产业链,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未来的方向和路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要“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鼓励发展壮大民营经济,这是进一步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和总任务。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在关键性、基础性重大改革上实现突破创新,以此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成熟定型。深刻理解和把握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定位,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成熟定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基层风采

   人物访谈

【编辑:张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