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通许法院:排忧解难暖民心 锦旗虽小情谊深
  • 七夕文创节,我在千年木莲王树下等你来----武汉锦心设计文创团队走进利川市毛坝镇新华村木莲王府掠影
  • 湖南: 常德市交通系统举办出租车驾驶员创文专题培训班
  • 湖南桃源县召开文明城市指数测评迎检工作大会
  • 湖南: 鼎城法院开展“为党旗添光彩 为创建当先锋”主题党日活动
  • 湖南省公安厅举行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
  • 延边州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宝 调研指导珲春检察工作
  • 【县区政务——河洛明珠 大美巩义】巩义小关镇:乡村振兴增添美丽产业新“引擎”
  • 湖南常德市第一医院第8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王欣艺赴长沙捐献造血干细胞
  • 【百日行动】 湖南岳阳市公安局君山分局破获一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
法治中国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联系电话:010-57187769
www.fzzgw.com.cn

   高层动态

以律己之心铸普法之基——记张孝磊的一对一普法之路

来源: | 作者:傅志康 | 发布时间: 2025-08-19 16:02:37 | 140 次浏览 | 分享到:

     ( 傅志康   姜晓琨    楊 程讯)在青岛这座山海相拥的城市里,法治的种子正借着无数普法工作者的双手,悄然播撒进寻常百姓的生活。张孝磊,便是其中一位深耕者。他以“严于律己”为标尺,以“一对一普法”为路径,将法律的温度与力量,精准传递给每一个需要的人。

  “普法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要让法律真正走进人心,成为群众解决问题的‘工具箱’。”张孝磊常说。这份认知,源于他对普法工作的深刻理解——法律条文或许冰冷,但普法者的态度与方法,能让它变得温暖而有力量。为此,他为自己立下了三条“铁律”:凡是群众咨询的法律问题,必须当日梳理清楚;凡是涉及的法律条文,必须逐字逐句核对原文;凡是给出的解答建议,必须结合实际案例通俗易懂。

  曾有一位社区老人因子女赡养问题愁眉不展,辗转找到张孝磊时,已是傍晚。老人情绪激动,言语间满是委屈与无助。张孝磊没有急着给出结论,而是搬来椅子坐在老人身边,耐心听她倾诉近一个小时。待老人情绪平复后,他拿出《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用青岛方言一点点解释“赡养义务的范围”“赡养费的计算标准”,还特意找来两个本地类似的调解案例,告诉老人如何通过社区调解、法律诉讼等途径维护权益。临走时,老人紧紧握着他的手说:“张主任,你讲的我都听懂了,心里亮堂多了!”

  这样的“一对一”场景,在张孝磊的工作中早已是常态。他的办公室里,常年放着一叠厚厚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每一次普法的细节:谁咨询了劳动纠纷,涉及的《劳动合同法》第几条;谁遇到了邻里矛盾,需要引用的《民法典》相关条款;甚至包括咨询者的情绪状态、家庭背景,他都一一标注,只为下次沟通时能更精准地“对症下药”。

  有人问他,一对一普法耗时耗力,为什么不选择更高效的讲座或线上宣讲?张孝磊笑着回答:“批量普法能扩大覆盖面,但一对一才能触达‘痛点’。每个人的法律需求都带着生活的独特印记,只有俯下身听清楚、讲明白,才能让法律真正发挥作用。”他曾为一名创业青年梳理合同纠纷,连续三天利用午休时间研究对方提供的十几页合同,逐条标注风险点,最终帮青年避免了近十万元的损失;也曾为社区物业和业主调解矛盾,带着《物业管理条例》上门六次,既讲清业主的权利,也说明物业的责任,最终促成双方握手言和。

  在张孝磊看来,“严于律己”不仅是对工作的负责,更是对法律的敬畏。他坚持每月抽出三天时间“充电”,学习最新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确保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脱节”;他要求自己在普法中“不说模棱两可的话”,遇到不确定的问题,会第一时间请教专业律师,再将准确答案反馈给咨询者;他甚至给自己定了“零投诉”目标,每一次服务后都会主动回访,询问对方是否完全理解,是否需要进一步帮助。

  如今,在青岛的社区、企业、学校,越来越多人认识了这位“较真”的普法者。他的一对一普法,就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剖开法律条文的晦涩外壳,露出其守护公平正义的内核;更像一座桥梁,让群众与法律之间不再有隔阂。

  张孝磊说:“法治中国的建设,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参与。我多一分认真,群众就多一分信任;我多做一次一对一的普法,法治的土壤就多一分养分。”这份以律己之心浇灌的普法事业,正在青岛的街头巷尾,开出一朵朵守护民生的法治之花。


   基层风采

   人物访谈

【编辑:张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