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通许法院:排忧解难暖民心 锦旗虽小情谊深
  • 七夕文创节,我在千年木莲王树下等你来----武汉锦心设计文创团队走进利川市毛坝镇新华村木莲王府掠影
  • 湖南: 常德市交通系统举办出租车驾驶员创文专题培训班
  • 湖南桃源县召开文明城市指数测评迎检工作大会
  • 湖南: 鼎城法院开展“为党旗添光彩 为创建当先锋”主题党日活动
  • 湖南省公安厅举行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
  • 延边州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宝 调研指导珲春检察工作
  • 【县区政务——河洛明珠 大美巩义】巩义小关镇:乡村振兴增添美丽产业新“引擎”
  • 湖南常德市第一医院第8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王欣艺赴长沙捐献造血干细胞
  • 【百日行动】 湖南岳阳市公安局君山分局破获一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主管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企业家委员会主办
法治中国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联系电话:010-57187769
www.fzzgw.com.cn

   高层动态

宋才发教授发表论文《宪法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培根铸魂》

来源: | 作者:宋才发 | 发布时间: 2024-03-05 13:56:18 | 1289 次浏览 | 分享到:

  (二)现代化建设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经济基础

  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以经济现代化为基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数量庞大、民族成分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只有在经济现代化的基础上,才能真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族人民才能勠力同心地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推向前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56个民族人民共同的现代化。到2035年14亿多人口将整体迈进现代化;到21世纪中叶我国将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其任务之艰巨和难度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所以,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事求是地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避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既有的缺陷,遵循人的基本价值取向、以人本逻辑为底层逻辑,突出“人是现代化的前提和归宿”,从本质上解决了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异化症候,克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固有弊端,生动地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既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定性指向,体现了中国之治的强大气魄和宏伟图景,又以中国智慧、中国风格、中国范式为世界提供了可供效仿的借鉴。“十四五”期间要继续推进“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以高水平、高质量发展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各族人民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导型动力,长期以来一直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方向,始终是14亿多人民最可信赖、最可靠的主心骨。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间正道,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机理相交,二者融通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因此,习近平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在“十四五”期间乃至更长的时间内,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全面领导。因为党的领导是中国的特色和优势所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必须义无反顾地发挥好党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优势。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人民百折不挠团结奋斗,既是党的百年历史的经验总结,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要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面的、全方位的复兴,其中就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的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动中国经济现代化的重要资源,中国式现代化已经不再只是单纯的物质现代化,而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里的“中国式”标明中国式现代化与既有的现代化道路不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正是其独特性所在。

  (三)科技强国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

  国家现代化建设是实现科技强国的根本体现。对《宪法》关于“国家建设”概念的理解,由于它事实上具有多学科的属性,因而至今尚无统一的定论。《宪法》充分显现了“国家根本大法”的国家建设目标导向功能,即通过《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达到和实现“科技强国”的夙愿与战略目标,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文化根基,就需要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进一步集中到“贯彻新发展理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上面来。一个国家是不是科技强国,不仅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譬如,“统一性”就是中华文明所具有的突出特性。国家安全、社会安全是政治共同体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人们只有处在一个良好的共同体秩序和安全环境之下,共同体才有可能得到巩固和发展,其根本利益也才有可能得以维护。确保政治共同体的安全、保障政治共同体的秩序,是政治共同体在其制度构建中必须考虑的价值目标。因而《宪法》“序言”第六自然段,专门就如何增强国防、维护国家独立和安全做了规定;第八自然段就“中国人民对敌视和破坏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内外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必须进行斗争”做了规定。“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需要以中华文化保护法律体系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保障的重要发力点,运用法治思维处理民族事务,以法治方式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安全保障。当我们的国家还有人“在嘲笑爱国者”“在崇拜权势和金钱”“在鄙夷理想和志气”的时候,就不能说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有底气的强国”,国家就需要认真检视社会道德观、价值观是不是出现了偏差?应当引起各级政府、学校和家长们的高度警觉并进行深刻反思。正因为如此,《宪法》第二十四条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规定,这是爱国主义、国家认同在国家根本大法层面的意志表达,体现《宪法》“国家认同”功能对青少年主动而积极地塑造,从而实现了最高层次的法治化保障。

   基层风采

   人物访谈

【编辑:张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