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是溺水事故高发期。为保障辖区内儿童生命安全,全面提升青少年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救自护能力,为困境儿童筑牢“生命防护网”,近日,“温暖童行—护航未来”防溺水安全教育课堂在江西省浮梁县湘湖镇湘湖社区“一老一小”幸福院正式开讲。活动由景德镇市民政局、市慈善总会联合浮梁县民政局及慈善会共同发起,湘湖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携手先锋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办,湘湖镇民政服务站、湘湖镇关工委共同参与,通过趣味互动课程让孩子们在轻松氛围中掌握“安全密码”。

科学认知与应急能力双提升
课堂采用“案例警示+情景模拟”的教学方式。景德镇市珠山区先锋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讲师以本地近年真实溺水案例为引,借助3D动画还原溺水过程,并直观讲解“干性溺水”“迟发性溺水”等专业知识。在“溺水预防与应对”环节,孩子们通过模拟体验,了解不同水域的暗流、水草等潜在危险,学习“六不两会”安全原则。孩子们互动讨论“同伴溺水时如何正确施救”后,志愿者通过“黄金四分钟”急救模型现场演示心肺复苏术,着重强调“不盲目下水、不控水、先通气”的科学施救步骤。

趣味实践掌握自救技能
趣味实践环节里,在欢快的《听我说》旋律中,孩子们分组排成“安全方阵”,跟随志愿者学习融入自救动作的防溺水安全操。课程特别设计了“仰漂姿势保持”“抛物救援模拟”等环节,将“放松身体、口鼻露水面”等自救要点转化为易于掌握的肢体记忆。“这个动作能帮助我们在水中保持体力!”参与活动的留守儿童兴奋地展示刚刚学会的“水母漂”技巧。

巧手制作应急救生装备
“变废为宝”实操环节中,孩子们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将10个空矿泉水瓶塞进旧T恤,用尼龙绳固定成简易救生衣。“这些瓶子能提供约7公斤浮力,关键时刻可以争取救援时间。”志愿者一边讲解,一边演示如何将救生衣与书包结合使用,并提醒“遇到紧急情况,先抛救生衣再大声呼救!”家长代表王女士反馈:“孩子回家后不仅教我们制作救生衣,还提醒盖好家里的水桶,安全意识确实提高了。”
此次活动不仅为孩子们撑起了一把坚实的“安全保护伞”,更织密了社区与家庭的联动防护网络,为平安社区建设注入了坚实力量。下一步,湘湖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将持续开展“安全家庭”评选、水域巡查打卡等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让安全意识真正融入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共同守护青少年成长。(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