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校、欧阳影)“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红岩街道老年学校的窗棂间,总有一道身影在笔墨氤氲中流转。他五十岁出头的模样,长相清瘦儒雅,眉宇之间如有清泉流淌;他常以热忱为引,点燃银发学员眼底的求知星火;以才情为梭,编织出“老有所学”的温润画卷。他便是徐本林,一位将无私藏进岁月、把热爱写进日常的教育者,用步履丈量着“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深刻内涵。
无私奉献:甘做老年教育的“铺路石”
身为红岩街道老年学校校长,徐本林深谙老年教育是贯通民生的“最后一公里”。自出任校长一职以来,“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便化作他心头的“指南针”。
为让课程与银发岁月相契,他踏遍街道社区的青砖黛瓦,悠长巷弄,俯身倾听时光沉淀的心声。当得知许多老人对书画魂牵梦萦却苦无门路时,他便主动挑起教学重担,每周的书画课如星辰,他总是披星戴月般从不缺席。从握笔时的轻重缓急,到构图时的疏密聚散,从水墨晕染的浓淡干湿,到色彩铺陈的冷暖交融,他手把手示范,语重心长巧妙点拨。曾有学员初学书法时,手抖得难握笔杆,徐本林便每日额外匀出光阴单独辅导。半载之后,老人们的书法作品竟在社区展览中绽放光彩,墨香里飘着岁月的惊喜。
当然,老年学校虽名字里带有“老年”,却又不光老年学员,徐本林积极鼓励年轻书画爱好者加入队伍,在他看来,艺术需要传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有注入新鲜血液,艺术的长河里才会波澜壮阔。因此在老年学校里,除去老年学员之外,也会有不少年轻学员慕名而来,以求徐本林点拨,徐本林会根据年轻学员们的特点,因材施教,让他们在学校有所思,有所得。
除了日常教学,他还四处奔走,为学校牵来笔墨纸砚、书画卷轴,甚至自掏腰包为学员添置学习用具。有人对此大惑不解,劝他“何苦如此劳心”,他总微笑作答:“见老人和年轻学员们提笔时眼里的闪烁的光芒,再累也值当。”这份不计回报的付出,让老年学校从最初的寥寥数人,滋长成如今百余学员的温馨社群,成为红岩街道一抹动人的暖色。
热爱生活:用热忱点亮岁月华章
在学员眼中,徐本林不仅是授业的师者,更是热爱生活的“不老顽童”,如同金庸笔下的周伯通,“左右互搏”自得其乐。他常说:“艺术本就生于烟火,源于生活的点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老年人的生活更该是幅斑斓长卷,百川归海,包罗万象。”这份对生活的热忱,如春风化雨,悄悄浸润着身边的每颗心。
春日里,他带学员赴公园写生,教众人捕捉桃花含苞的娇羞、花蕊怒放时的欣喜,柳枝抽芽的灵动;秋日里,他组织户外采风,让银杏的金黄、枫叶的火红,都化作笔下流淌的诗意。冬日里,漫天飞雪的那片白,也被他和学员们收入画卷。他鼓励学员用画笔镌刻日常:带孙辈的嬉闹、菜市场的喧嚣、社区广场的舞姿……在他的指引下,老人们惊觉平凡日子里藏着的诗意,原本平淡的退休生活,就此变得鲜活如晨露,充实若秋实。
才华横溢:笔墨丹青间的艺术修行
摊开徐本林的履历,“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教育部CCPT书画等级认证九级花鸟画家”“六盘水市书画院国画专业委员会主任”等头衔,如星辰般熠熠生辉。他的书画作品,笔力藏着岁月的苍劲,却又不失草木的灵动——牡丹雍容,似有暗香穿纸而来;雄鹰振翅,藏着凌云的壮志;行书洒脱,兼具筋骨与神韵,墨痕里皆是风骨。
但他从不以“名家”自矜,反倒常将自己的作品当作教学范本,毫无保留地剖白创作心路。讲解花鸟画时,他会融入自然界的生灵习性,让学员懂得“画花需解花魂,画鸟要通鸟情”;传授书法技巧时,他会穿插汉字演变的千年动人故事,让众人在笔墨起落间,触摸传统文化的温度,领略古人们的起承转合。在他的课堂上,艺术不再是高岭之花,而是化作触手可及的生活絮语。
如今,红岩街道老年学校的教室里,墨香与笑声缠缠绕绕。徐本林依旧在教学一线忙碌,以奉献滋养老年教育的沃土,用热爱点燃岁月的余晖,借才华书写“老有所学”的温润篇章。他就像天际那抹灿烂的晚霞,映照着银发群体的幸福晚年,也温暖着这座城市的每寸光阴。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人员查询
电话:010-57187769
邮箱:fzzgw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