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用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舒舒服服轻轻松松就可以实现的。中国由于长期停留在封建农业文明的发展水平上,因而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处于封闭蒙昧、裹足不前的落后状态。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进一步加剧了中国国运的衰败,使得“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近代以来深陷危机之中的中华民族,被迫进行了艰难的现代化探索。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痛苦的失败后,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实际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命题,这个重大命题就是包括“法治现代化”在内的全方位现代化。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党在第二个百年的使命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就需要凝聚和振奋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自信心所在,这是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当下和未来仍然需要以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凝聚和统领中华民族共同奋斗的力量,增强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方位、整体性的文明复兴,意味着“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2021年中国人口为14.12亿人,庞大的人口数量加之民族众多、区域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无疑加重了我国现代化进程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要在第二个百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宪法》规定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必须在高度重视提高人口数量的同时,更加重视全面提升人口质量。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现代化,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也没有任何先例可供效仿。在当下和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科学地把握我国人口发展规模和规律,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基本前提和题中应有之义。现代化与现代国家是互为条件的,当代中国新型现代国家孕育于中华文明, 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道路和中国经验。正是通过新型现代国家的建构,中华民族才得以保障中华文明的延续性、国家的统一性和变革的有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