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通许法院:排忧解难暖民心 锦旗虽小情谊深
  • 七夕文创节,我在千年木莲王树下等你来----武汉锦心设计文创团队走进利川市毛坝镇新华村木莲王府掠影
  • 湖南: 常德市交通系统举办出租车驾驶员创文专题培训班
  • 湖南桃源县召开文明城市指数测评迎检工作大会
  • 湖南: 鼎城法院开展“为党旗添光彩 为创建当先锋”主题党日活动
  • 湖南省公安厅举行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
  • 延边州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宝 调研指导珲春检察工作
  • 【县区政务——河洛明珠 大美巩义】巩义小关镇:乡村振兴增添美丽产业新“引擎”
  • 湖南常德市第一医院第8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王欣艺赴长沙捐献造血干细胞
  • 【百日行动】 湖南岳阳市公安局君山分局破获一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
法治中国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联系电话:010-57187769
www.fzzgw.com.cn

   高层动态

宋才发教授发表《用高质量立法和司法助推中国式现代化》论文

来源: | 作者:亚楠 | 发布时间: 2025-07-22 12:29:25 | 94 次浏览 | 分享到: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党的领导下全民参与的历史过程。历史的主体包括文化创造的主体始终是人民,只有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激发全社会文化自觉,才能真正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生命力。创新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创新理念、创新价值观等内容。“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的,“两个结合”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涵。2023年6月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又强调,“‘第二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第二个结合”奠定了文化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二者的双向互动“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这个新的文化生命体就是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匹配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历史上的每一种文化生命体,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既构成了中华民族“向内凝聚”的突出特性,也蕴藏着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的精神密码。中华民族的特质和独特性,归根到底是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决定的。习近平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 未来不仅要守住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而且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用中国式法治成果和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规范和建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崭新形态,这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再造、文明重生的必然要求。

  (四)在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丰富完善国际法内涵

  中华文明在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人类只有一个共同家园,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引领世界历史走向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本质上是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体现。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原有以霸权为中心的全球政治秩序趋于瓦解,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日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已经意识到,寻找到世界历史发展的思想和精神指引,比物质财富的积累更为重要和紧迫。正是在这个历史的大背景下,中国政府顺应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毅然提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构想,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给出了中国方案。2015年中国就提出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旨在超越地域、民族、肤色等差别,凝聚不同文明的价值共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利益协调与合作共赢的产物,完全符合人类自身的根本利益、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期盼。因而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决议,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路标。习近平的和平外交思想和文化思想,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提出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和选择,致力于推动文明交流对话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在同世界各国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未来在世界政治领域要确立“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推动各国加强协调与合作,把本国人民利益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统一起来。要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世界文明对话,塑造良好国家形象、提升国际话语权,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持久的文化力量。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就文明“交流互鉴”和对外“传播交往”而言,“硬实力”能够使一个国家强大,“软实力”则能够使一个国家伟大。只有坚持胸怀天下、开放包容,才能够广泛借鉴和吸纳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不断实现自我发展和超越,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在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基础上实现综合创新。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因而由中国共产党发起和引领的中国式现代化,其精神动力不只是具有人民性和民族性的特质,而且具有和平性和世界性的特质,“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这种精神动力不仅本能的蕴含着丰富和完善国际法准则的理念,而且蕴含着以推动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本质要求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彰显出中国独特地以人类文明新形态推动世界文明新发展的创新格局。中国政府把思维从“零和博弈”转向“互利共赢”,倡导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从而开辟出以和平发展促进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国家不分大小、力量不分强弱一律平等、良性互动的全新道路,建构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当今国际秩序加速调整和人类文明发展演进的关键时刻,作为中华民族独特文化基因的“和实生物”“协和万邦”等理念,是处理和维护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政治原则,有利于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注入新的主体性力量。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中国政府坚持人类共同发展的长远目标,始终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主张各国之间开放包容、公平正义、和谐共处、多元互鉴、团结协作,把自身的发展与世界发展相统一,最大程度增强合作机制、理念、政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致力于建构民主、公正的国际关系,以人类文明新形态建构世界文明新格局,有力地推动了世界各国走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光明前景。

   基层风采

   人物访谈

【编辑:张丹】

   相关新闻